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几点认识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否则,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的管理以及时间、空间的安排便会混乱无序。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及其建设,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理顺学校管理过程与环节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并有效发挥学校管理各要素的作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是具有浓郁的社会公益属性的教书育人场所。为了使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使日益复杂的现代教育教学及其相关配套活动的管理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就必须建设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从广义上说,包括一个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及其配套相关活动的管理所颁发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是协调和控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涉及教育活动行为的统一准则。从狭义上说,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育教学及其相关配套活动所制定的各种规章、规定、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的总称,它是调节与控制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和部门及个人行为的规范。

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的活动,又是一项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公共性质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活动必须不断调整和变革其自身的内容、组织形式及手段,这就使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在逐步多样化、复杂化的同时,更突出对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总体来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日趋多样,制度的效力及其范围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将其归为国家和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与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两大类。

国家和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  现代社会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实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政府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运用立法、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建立起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由国家颁发的教育法律和由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颁行的教育法规、规章,构成了国家和政府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相关配套活动的基本管理制度,同时也为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上和政策上的依据。在国家和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对学校管理起到基础性指导作用的有以下几类:

●国家教育法律及其他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国家教育行政法规和其他行政法规。如《<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

●国家教育行政规章。如《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等;

●地方性教育法规。如《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等;

●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聘任办法》等。

这些国家和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内容所涉及的各种规定和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校的普遍性问题,而不是针对部分或某所学校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它是国家法律效力和行政权力的运用,适用于其法律效力和行政权力所管辖与行使的范围,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其制定与颁行也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定的程序。所有学校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教育法律法规,任何违反教育法律规定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教育法律责任,并受到教育法律的追究。

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 这通常是指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及其相关配套活动所制定的各种条例、规章、章程、实施细则等的总称。它是由学校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学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经验进行筛选、整理和总结,并结合学校

管理的目标和具体环境加以制定的。同国家和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一样,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对本校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五大特征

制度建立的目的性  尽管学校的规模大小不同,但每一所中学校都是由不同层次、多个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层次、部门的管理职能、权限与任务不尽相同,如果它们各自突出强调自己的管理目标,并依此建立以适应自身工作特点为主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间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与磨擦。不同的规章制度反映各自的工作特点与管理职能是正常的,但所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围绕着学校这一教育教学机构所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职责来进行,着眼于如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来安排。规章制度的各种规范及其实施都应体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使其协调、稳定、有序地进行。

制度操作的规范性  学校管理制度本身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体系,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个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统一准则。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管理制度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职能,但它们之间决不能相互矛盾和抵触。在落实学校管理制度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几点原则:

●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服从于国家和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校内部门制度服从全校性制度;

●在制度的执行上,对各个部门或师生员工个人应持同一尺度进行裁决;

●在执行过程中应保持裁量的前后一致性;

●在涉及一些重要事宜的决定与问题处理上,应严格遵循制度预先所设定的操作程序。

制度实施的强制性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各个部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活动提出的带有指令性的准则和规范。作为协调教职工的力量、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共同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舆论、师生员工应遵循的道德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手段。制度设定的各种准则与规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而确立的,它可以同时运用教育、行政、经济等手段强行保证实施。因此,管理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控制作用。

制度施行的稳定性  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着长期性、延续性和内在的规律性,各个层次和部门的工作任务与管理职能也有其一贯性和稳定性,因此,保持管理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便显得十分重要。管理制度作为组织协调师生员工的力量、实现学校预期目标的手段,一方面它对学校成员行为有着强制性的控制作用,但另一方面,它对师生员工的心理也具有明显的调适作用,随着规章制度的推行,它将逐渐演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各种管理制度一旦建立,一般不宜轻易变更,朝令夕改势必会给师生员工的思想造成混乱,使其行为无所适从,甚至会导致学校的各项工作陷入无序状态。

制度变迁与特色  学校管理制度须保持稳定性,并不是说制度一经确立便绝对不得更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处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现有的学校制度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问题。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也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是对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新挑战,它要求我们的校长要考虑如何准确地把握时代的特征,改革现存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各种陈规陋习,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出发,设计和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的并能显示自身办学特色的学校管理制度。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作用

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职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制度改革问题时指出,同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相比,“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现代学校的管理实践也表明,没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便无法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学校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大体上说,学校管理制度具有如下作用。

维持正常的学校工作秩序  从学校自身来说,它是一个正常的管理组织,它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调控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师生员工只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如果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就会造成学校管理混乱、组织纪律涣散、教学设施流失,最终导致教育教学工作陷于无序状态,教育质量严重下降,损害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年动乱期间因学校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而给教育事业带来严重损害,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应牢牢记取。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由于学校内部各个组织机构担负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赋有各自的管理职能,容易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磨擦甚至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为了保证各机构之间在管理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就需要依靠科学而合理的制度来进行调节。如现行学校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明确划分学校党政职能,使管理学校的责任及相应的职权统一于校长一身,避免了过去因党政不分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保证学校内外各项工作的协调统一  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日趋复杂,学校与社会以及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需要有一些规章制度来调节学校内外各部门及各工作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需要建立校内领导干部的分工责任制;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需要建立和健全校外教育制度、学生家长联系制度以及家长学校制度;为了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项政策规定得到贯彻落实,需要制定各级岗位责任制;为了及时了解学校师生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状况,需要建立学校的各种会议制度和汇报制度;为了实施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学校教代会制度等等。就是通过这些制度,千头万绪的学校工作才得以协调统一,有序进化。

调节学校各种利益关系  学校实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