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 黄蕾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1994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警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对于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而言,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震撼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了整个世界。而我就像一个旁听生,与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分享了一堂人生课。

    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一时的感悟又怎能保证适合今后,适合别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我们都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得无从谈论,无从倾听。我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适合。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他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莫里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年迈的他,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他们谈论世界,谈论自怜,谈论遗憾,谈论死亡,谈论家庭,谈论感情,谈论对衰老的恐惧,谈论金钱,谈论爱的永恒,谈论婚姻,谈论他们的文化,谈论原谅,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

    莫里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衰弱和病况,他拥有非常健康的心态,对于别人的特别照顾,他将其转化为感受依赖别人的乐趣,他将这比作回归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甚至是擦洗屁股,他说他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那份乐趣,正是这样的心态化解了一切人生悲剧,作为教师,他将其化解上升为课程,他对学生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莫里说,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这样洒脱坦率的思想带给我极大地震撼。看看我们四周,有的年轻人或漠视青春,或炫耀强壮,有的中年人或揽镜自悲,或扮演老成,有的老年人或忌讳年龄,或倚老卖老······不禁觉得实在有些可怜与无奈。

    莫里看透了一切,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依然耐心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备课,他体验死亡的来临,他讲到: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地一部分,那么,就在自然地怀抱里讲和吧。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他的墓地,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会去,但到时候听不到莫里讲话了,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眼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不禁流下泪来。正要搁笔,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个瘦小的老人的身影,他在微笑,他在调皮的眨着眼睛,他在最后的课程中一遍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相爱或者死亡,

    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断翅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