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教会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 (叶敏)

     央视的随机采访“你幸福吗?”突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社会谈论的话题。幸福是什么?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在父母眼中,说起自家孩子比隔壁的孩子成绩好、听话就是幸福;在中年人的眼中,平平谈谈、平平安安就是幸福;…….幸福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作为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不是会解多难的数学题,而是教会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

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讲的是她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一个可爱的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孩子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孩子纯真的可爱。

读了这本书,最有感触的是这样一段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作为母亲,我就经常有这种感觉,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胸口,就能觉得满足、幸福,那种满足、那种幸福是无法形容的。

在文中,我感觉作者观点主要在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成为一个学会幸福的人。如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的伟大。母爱,让她理性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媒体中不时出现孩子因为功课压力大自杀、跳楼等自残行为。每每看到这些,心情是异常沉重的。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幸福吗?作为家长并不知道。

社会上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四五岁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肯本没必要,小孩子正处于大量接收外来事物的阶段,如果给孩子灌输大量、不同类型的事物,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不是名牌大学,而是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直面人生的波涛起伏。